——关于腾冲翡翠产业的调查报告
一、腾冲翡翠产业的历史地位
腾冲县有特殊的区位优势,自古就是中国西南重要的陆路通商口岸,以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玉石的克钦邦一衣带水、山水相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就经过腾冲直贯缅北进入南亚,成为最便捷的“翡翠通道”,腾冲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翡翠加工经营始终是腾冲城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百年来,在充满传奇的商海沉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商界名人和翡翠名玉,还有许多关于玉的传说。名人中,最著名的有清末的毛应德、张宝廷、张兰廷、寸如东、尹文达,民国初年的李昌德、王绍岳、李本仁等;名玉中,有蜚声中外的五大玉中瑰宝:绮罗玉、段家玉、正坤玉、官四玉、王家玉。正是这些辉煌的历史铸就了灿烂的腾越翡翠文化,在中华玉文化中熠熠生辉。
据有关资料记载,1902年玉石进口量为271担,1911年增至628担,1917年达到801担,每年有近2万多匹骡马穿行腾冲与缅甸之间,缅甸珠宝源源不断进入腾冲,玉石交易量占缅甸翡翠产量的八成以上,清末民初腾冲翡翠加工贸易达到鼎盛时期。
二、腾冲翡翠产业及当前国内市场的基本状况
1、腾冲翡翠产业规模:全县原有注册专营公司(商行)24个,截止2004年已停业12个,现正常经营12个,以经营翡翠毛料为主。注册珠宝店241户,其中翡翠城138户,珠宝城48户,文星街10户,和顺20户,墓园1户,其它25户。店铺均属个私经营,以销售翡翠成品为主。全县加工作坊245户,其中翡翠城25户,珠宝城30户,荷花乡150户,其它30户。到缅甸玉石厂直接采购翡翠毛料累计200多人,每年上厂2—3次。
全县珠宝业经营占地约50000㎡,其中翡翠城40000㎡,珠宝城5000㎡。
全县从业人员约1500人,承担生活人口约6000人。
2、毛料市场:解放后,由于近30年的闭关锁国,翡翠毛料转移向泰国清迈,在清迈形成翡翠交易的主要市场,每年成交额几亿美元。由于腾冲经营翡翠的悠久历史,几百年来在民间散存有大量翡翠毛料和成品,上世纪60年代开始,腾冲仍然是国内翡翠旧货经营的主要市场,由外贸部门收购和销售民间遗存的毛料和成品。80年代国内政策逐渐放开,大量翡翠毛料通过边贸渠道又开始进入腾冲、盈江、瑞丽等边境地区。腾冲边贸趁势而上,再度成为翡翠毛料经营的主要市场,吸引了大量国内珠宝商云集腾冲,腾冲再度成为翡翠经营的主要集散地。1985年至1994年,腾冲边贸进口翡翠毛料最高年销售总额超过人民币3亿元,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经营方式的保守,加工水平落后等诸多原因,在国内市场逐渐放开的竞争中,腾冲翡翠市场(主要是毛料)自1994年后逐年萎缩,2004年全县毛料销售总额估计不超过1亿元。
1995年后,随着市场的放开,广东和瑞丽的翡翠毛料市场迅速崛起,特别是远在广东的平洲、揭阳近5年来已发展为东南亚最大的翡翠毛料交易市场。
3、成品市场:腾冲翡翠成品市场是1998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2000年以来,形成拥有241家店铺的大规模珠宝商场。腾冲翡翠成品市场的销售主体是零售,零售的主体是有限的游客。在腾冲旅游业还不十分兴旺的今天,市场只有观望和等待。现在,多数店铺经营艰难,经营良好的估计不到十分之一,而三分之一的店铺难以为继。估计2004年成品销售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作为历史上翡翠集散地的腾冲,现在的翡翠商品货源60%以上来自瑞丽批发市场,10%左右来自广东,只有不到30%是腾冲自己加工生产。外地产品支撑着“腾越翡翠”品牌。
4、加工能力:清末至民国年间,腾冲翡翠加工业十分兴旺发达,有宝货行14家,解玉行33家,车眼匠27家,细花匠22家,开片工匠31家,小货37家,城郊有玉匠近40家,全县玉匠超过3000人。70年代初至80年代,腾冲曾出现过第二次翡翠加工高潮,达1000台人机以上。加工成品为小件光身饰品,销售市场主要是广州。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腾冲翡翠毛料市场的形成,吸引了近百人的外地玉雕技术人员在腾设厂加工,腾冲工艺厂曾先后多次派人到外地学习玉雕。引进了先进的加工机械,提高了加工技艺,从光身发展为小件玉雕。当时的加工力量约300台人机。初步形成毛料市场带动成品加工的格局。
1995年后,随着腾冲毛料市场的萎缩,瑞丽市场的发展,在腾冲的大部分加工技术人员纷纷离开腾冲,到瑞丽安家落户。腾冲现有加工人员只有400台人机,而且只能加工一般低档产品。仅有30多人能加工中档产品,真正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不到10人。
近十年来,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广东完全放开了翡翠毛料经营市场,以零关税管理,从缅甸玉石场经海上直接进口翡翠毛料,平洲以加工经营中、低档货为主,揭阳以加工经营中、高档货为主,广州则成了全国最大的成品批发市场。2000年后,揭阳、平洲开始以拍卖的方式形成翡翠毛料交易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珠宝商,其中许多缅甸珠宝商不远千里将翡翠毛料直接送入拍卖市场交易。甚至腾冲商人上厂采购的玉料完税后也到广东市场进行交易。
广东市场成功的经验是:以拍卖的方式放开毛料市场的经营,从而推动加工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巨大的成品批发市场。
三、腾冲多年来存在的问题
1、翡翠毛料市场不放开,锁在保税库里,各自为营,半封闭交易,违背了玉石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买原则,结果限制了买卖双方的积极性。
2、毛料市场在保税库里只维护卖方利益,限制了买方市场,结果大多数小本经营的加工户难以进入保税库购料,不利于加工业的发展。毛料市场的半封闭,尤其不利于买方合股购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传统经营方式。
3、由于毛料的半封闭经营方式,存在隐性竞争。伤害了买方,买方怯市,逼走卖方,致使缅商货源渐少,而本地商人则远走他乡(广东),易地销售。
4、由于行业的风险特点,借贷困难,整个行业几年来几乎没有资金注入,仅靠个私经营积累,难免市场疲软,现在30%的店铺作坊,几乎到了找米下锅的地步,在存亡之间徘徊。
四、完善腾冲翡翠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尽管腾冲翡翠市场现状已不容乐观,但是腾冲翡翠市场始终具备两个无可替代的优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翡翠文化。
为发挥优势,重振腾冲百年翡翠商城的辉煌,把腾冲翡翠市场真正发展为“兴边富民”产业,在现有市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彻底放开腾冲翡翠毛料的经营市场,把县城申报为翡翠加工贸易保税区。建立拍卖市场,保税区具备报关、运输、经营管理,银行汇兑,专业拍卖等条件,建立拍卖区组织管理机构(可由珠宝协会负责组织)。由拍卖方统一计缴各种税费。最好采取先计价完税,后拍卖的方式。现有各公司(商行)经营性质不变,参与区内完税拍卖。
拍卖方法可采取低档货不定期拍卖,有买即卖;中、高档货定期拍卖,特别高档的货,可公告定期拍卖。为保护买、卖双方权益,一般情况采取暗标拍卖方式。
拍卖区的货进退自由。几经拍卖未成,货主可退货,退货时缴纳少量的管理费,办理核销预定税额、退关等手续。
传统的拍卖经营方式将吸引大批缅甸玉商的货源,还将鼓励更多的腾冲人上厂购货,同时吸引全国各地珠宝商到腾购货。
2、大力发展翡翠加工业,把腾冲建成云南翡翠加工生产基地。在腾冲毛料市场彻底放开的同时,腾冲应首先花大力气,发展加工业,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水平,增加花色品种,促进腾冲翡翠市场从零售走向批发。
腾冲具备发展加工业的基础和条件:具有高、中、低档毛料市场;有近400人的初级加工队伍;有货真价实的“腾越翡翠”品牌。
县工商联于2004年3月在荷花乡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玉雕培训班,有130多人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加工水平普遍提高,改变了荷花工粗制烂造的落后面貌,从每工不到15元的收入,增加到每工30元以上。提高了荷花乡发展玉石加工的积极性。后来又选拔十多人到翡翠城参加提高班的培训,现在又协助荷花政府举办第二期玉雕培训班,得到广泛支持和好评。
从初级班到中级班,再到高级班的培训计划,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应该完善推广。
办学培训经费,政府扶持一点,学员出一点,还可以从拍卖手续费中抽一点,建立教学培训基金,民办公助。
以上建议如能实施,3年至5年,腾冲可望形成来料加工,购料加工,前店后厂等多种形式的云南最大翡翠加工生产基地。
3、引进强势企业,龙头带动,整体腾飞。要做大做强腾冲翡翠产业,必须具备买方大市场,加大市场资金投放。根据腾冲翡翠市场现状,必须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作为腾冲翡翠产业的“开发商”,带动腾冲翡翠产业的发展。
在开发买方大市场的同时,更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吸引缅甸有实力的华侨玉商,提供大量翡翠毛料,形成卖方大市场。
建立买方和卖方市场,扩大加工生产能力,是腾冲翡翠产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三大产业链,缺一不可。引进买方和卖方的强势企业,龙头带动,腾冲翡翠产业的第三次腾飞,将不是遥远的事。
4、由珠宝协会配合商会建立“腾越翡翠”网站。进入互联网市场,扩大宣传。
5、由政府出面,尽快促成官房与昆明理工大学在腾冲创办翡翠学院,培养高级专业珠宝人才,让“腾越翡翠”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6、建议政府由相关部门组成翡翠产业办公室,具体研究落实腾冲翡翠产业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