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两湖、川、广、苏、浙等地官兵到腾冲屯垦落籍,引入中原的民间小调、舞蹈以及小型剧目,腾冲原有的歌舞汇集、融合,逐步发展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腾冲花灯。节目多为以舞蹈为主或唱调为主的花灯歌舞,如《采茶调》、《放羊调》、《花鼓调》、《送郎调》等;也有容量较大、情节较完整的花灯。戏,如《王氏劝赌》、《柳荫晒鞋》、《四狗闹家》、《驼子回门》、《补瓷引凤》等。早期的腾冲花灯有仙灯、鱼灯、茶灯、大舜多田、八仙贺寿等传统剧目。 仙灯是花灯的标志性剧目,每年春节演出花灯时,总是以灯开场。腾冲各地的仙灯表演,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朔仙、土地神、青菜汤、童子、仙女十二人或六人等,有的地方也加上笑和尚、猴子头等角色。仙灯语言通俗活泼、诙谐风趣;曲调轻松明朗、优美抒情,并富于喜庆色彩,是腾冲人民最为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腾冲县各地仙灯在继承民间优秀传统的同时,也注重了形式和内容上的改革与创新。使其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老韵新唱,别有风味。 鱼灯;是腾冲更古老的花灯剧目,多于春节表演,仅流传于曲石、打直等少数偏僻山区,鱼灯舞蹈队形多变,情绪热烈,起彼伏,宛如游龙。表演导具有纸扎鳌鱼、青鱼、黄鱼、绿鱼、红鱼、花鱼各一对,闰年则加泥鳅一只;另有渔翁、鸳鸯、蚌等角色。演出时,以木搭架,饰成龙门,以人舞鱼,作“鱼跃龙门”游戏,舞鱼者两人一对,作“高把”、“矮把”、“金龙抱柱”、“编花篱笆”、“打螺丝结”、“钻龙门”等表演。
茶灯,流传于界头、典石等山区,是古老的圆场采茶歌舞其故事内容为:北宋时期,杨六郎被困幽州,余太君为救其子,自扮茶婆,命儿媳、女儿们乔装采茶姑娘、货服 一路说说唱唱,载歌载舞,混入敌营,里应外合,救出了杨六郎。表演时,上述内容只作背景,在开头结尾叙述;大量表演内容为采茶歌舞,歌唱劳动与爱情,自然风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茶灯曲调具有浓厚的山歌小调风味,舞蹈动作较为简单,但气氛热烈,风格吉才。
|